一家“老厂”,如何成为全球制造业的数智化标杆?尹正在访谈中揭秘:长期的精益管理和转型文化、坚实的数字化基础及丰富的数字化人才,使工厂大幅提升了对AI等先进技术的消化理解与应用速度,促进了人和技术的良性互动,从而实现高效的“端到端”运营。
现代能源在上海普陀工厂,通过精益管理识别关键业务场景,AI技术与生产运营实现了深度结合:
在产品原型设计阶段,工厂建立了基于机器学习的产品寿命实验平台,将新产品开发周期平均缩短了63%;
在生产阶段,第三代全自动模块化柔性生产线根据订单需求快速换线,设备复用率提高85%,生产速度提高65%;
在运维中,AR技术和AIGC大语言模型结合,帮助员工减少30%的故障修复时间;
AI支持的端到端供应链系统紧密连接上下游伙伴,提升供应链整体效率,实现多方共赢
能源优化最终,在AI等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,工厂人均生产效率提升了82%,订单生产交付时间缩短了67%,过去4-5年的新产品上市时间压缩至最短6个月,实现了极速“上新”。
上海普陀工厂的“灯塔”转型证明,传统企业应用先进技术可以实现新质转型、获得收益增长。但除了技术,新质转型还需要“生态力量”。
中国企业对于先进技术的应用速度空前,但各区域、各行业以及产业链上下游发展仍不均衡,影响新质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。为此,各界必须加强生态协作,形成合力,共创共赢。
——尹正
施耐德电气执行副总裁
中国及东亚区总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