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然生长的红木活树,砍伐后其心材内虽无活化细胞,但内部机体结构依然健全,不会形成独立封闭的内部环境,木材与环境湿度不断交流维持平衡,这也就是常说的木性,也因为它有与外界保持“交流”的特性,木材会因为环境的干湿变化而发生膨胀或者开裂,这是木头的自然特征。
基于这个特性,传统红木家具使用中有句老话:“红木不过江”,这句话其实是指南北气候条件存在差异,使红木家具在制作使用中有一定地域局限性,南方生产的红木家具不宜去北方,会出现干燥开裂。北方制作家具到南方容易受潮膨胀变形,所以古时红木家具多为当地制作当地使用。但也不绝对,不然哪会有“红木不过江”这种经验性老话,明清时期其实就有大量苏作家具随漕运北上,沿途售卖,苏作家具简洁凝练、造型婉转,颇有文人之风,深受沿途文人雅士、才子佳人追捧,但由于南北气候差异,这些家具大多使用年限不长,能够留存至今的更是凤毛麟角。
现今红木家具制造厂商大多在南方,如果红木不过江,北方人岂不是没有红木家具可用,其实不是,北方有广大的红木消费群体,有浓厚的红木文化底蕴,现在的红木一过就是几条江,甚至漂洋过海,远走大洋彼岸。这都得益于现代烘干技术的提高,大大降低了南方红木家具北销的质量问题。虽然有可能出现轻微开裂,但这些年北方红木售后维修保养人员的大量出现,加强了南方红木北销的保障工作!“红木家具不过江”也已成为历史。
说到木材烘干,其实大众认识上有一个误区,大多简单的理解为含水率达标就是烘干到位,其实没有这么简单,原材烘干到含水率10%以下是很容易的,湿度表直接能测出来,如果是专业的木工师傅只提含水率,要么不了解,要么想省工。真正的烘干是繁琐而且漫长的,需要不断的烘干,回潮,这样反复多次的循环,并且需要经验尽可能去控制木材在烘干过程中不开裂,最终目的不是含水率,而是人为加速木材自身干湿循环,让木材本身机体结构趋于稳定,大家都知道拆房老料好,这个老并不是指树龄,而是说的木材砍伐年代久远,已经被使用了几十上百年,经历上百年的环境变化,木材本身已经变得无比稳定了。不论干燥还是潮湿都巍然不动,现代家具用材都用拆房老料肯定不现实,所以现代烘干就模拟这个过程,并且人为加速这个过程,尽可能让原材稳定度提高。
虽然有烘干工艺,红木家具使用还是要认真呵护,并且不分南北,不同地域的红木家具使用有不同的重点:北方室内干燥,应从“防燥”做起;而南方湿润潮湿,应从除湿”做起。所谓的“燥”和湿”,就是说的含水率,环境湿度高木材吸收外界水分过多会引起家具木材膨胀;膨胀比收缩更可怕,严重有可能直接导致家具大幅度变形甚至松动,散架。而如果家具含水率高于外界环境湿度,木材向环境释放水分,家具会出现收缩,家具结构不合理,或者木质较差部位出现裂纹甚至裂缝,出现这种情况其实不必马上修复,不影响使用情况下,可以搁置几年,等家具完全适应当地气候,更加稳定了再去修复。
对于红木市场,红木早就能过江了,但消费者买到过江来的红木家具,想要使用的称心如意,需要注意两个方面,第一是购买家具本身用材要好,同一种红木甚至同一棵树上的木材,也有密度油性高低之分,尽可能选用高密度高油性部分,第二是加工工艺合理达标,木材烘干达标,器型结构合理,虽然木工行业没有太大技术壁垒,但有认真和草率之分,本来应该四平八稳的器物,组装的歪七扭八,徒增家具结构内部应力,必然出问题。
最后我想说,红木家具使用中的轻微变形开裂非常常见,这是木头本身应有的特性,购买红木家具前必须有所了解,并且能够接受,去享受红木家具和你一起在呼吸的奇妙,切不可去购买一些煮蜡家具,虽不变形开裂,但失了木性,本末倒置,得不偿失!